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

黃毅力 CEO實戰手記:成功要積極創造有利條件

如果要捕捉到獵物,一定要為自己創造有利的條件,立自己在一個不敗之地。

在非洲弱肉強食的森林里,陸上有兩種跑得最快的動物,第一種是獵豹(Acinonyx Jubatus),牠的時速可超過110多公里, 並能夠在 3步之內,從靜止加速到時速65公里;至於第二種,牠就是瞪羚(Gazella),牠的速度每小時約80公里左右,所以瞪羚被獵豹吃永遠是宿命。

雖然獵豹是全世界由起步,到攻擊都最快的陸上生物,但是當牠尋找目標,亦只會從瞪羚群中找最幼小、最弱的當獵物,並且衡量風向,把自己放在一個順風的位置,慢慢俯臥身軀,一步一步瞄準獵物的方向,然後爆發出全身最大的肌肉潛能,全速去捕捉這條小瞪羚。雖然如此,牠在十次的捕獵行動中,至少會有三至四次的失敗,因為瞪羚的持久力十分強,牠可以在60分鐘內,都保持著每小時80公里的速度,而獵豹是不可能做到的。

在這非洲森林的故事裡面,給大家兩個問題:

第一,跑得這麼快的獵豹,為何不選擇一頭既是壯年,又是肥美的瞪羚,反而選擇一頭細小的瞪羚呢?

第二,獵豹與生俱來已經知道自己是世上起步最快的捕獵者,為何牠要選擇有利的位置,並等待順風才起步奔馳呢?卻不是一看見獵物,便立刻飛撲?

答案十分簡單:第一,不論是獵人或是獵物,大自然同樣賦予了他們一個最有利的條件來生存,而牠們的基因程序、經驗會教懂牠們:如果要捕捉到獵物,一定要為自己創造有利的條件,立自己在一個不敗之地。

第二,獵豹明白到,如果選擇一條大的瞪羚,牠們能夠成功捕捉的機會,會比小瞪羚小,雖然牠們絕對是跑得最快的動物,但在一個相對的距離,及客觀的環境下,也不保證牠們一定會成功。

第三,牠們會選擇順風而起跑,原因是希望借助到大自然帶給牠的優勢,有利於牠們,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進行捕獵,令小瞪羚未能察覺 。

同樣的情況,在現代社會的職場森林上也常有發生。有很多人覺得自己讀書多、自認聰明、口甜舌滑,感到自己已經集齊所有成功的本錢,可是卻永遠都失敗。為何他們在一個絕對的優勢情形之下,卻依然是失敗呢?

我問了一位擁有三千五百名員工的公司主席,他今年六十八歲,身家過百億。他這樣跟我說:「每天都有一些自認聰明的人來找我,說一些『發達大計』給我聽,但他們的『發達大計』,跟他的本業是沒有任何直接和間接關係。他們很希望表現自己的才幹,可是卻同時暴露了自己的專注力不足!這班『聰明人』跑又跑得快,跳又跳得高,卻不懂得站立,也不懂得一步一步行走,『腳頭不夠硬』,所以站不穩。這些人都不可信、不可用、不能成材,原因是,他們沒有耐性,沒有忠誠,我看不見他們的專注力。」

而我個人從管理的角度去說,我十分欣賞國家領導胡溫勉勵黨內領導的一句說話:「積極創造有利的條件。」這句說話就跟獵豹捕獵行動一樣:雖然牠們已經有絕對的優勢,但是牠們卻不會高估自己的能力,而是把自己的定位降得十分低。第二,牠們會把自己配合環境的地勢及風向,在有充足的準備狀態下才去出擊。

職場上一些自認聰明的人,儘管他們可能是比普通人聰明一點,但定位比自己的能力更高!所以成功的機會便相對地變低了。要成材,條件不是你有多聰明,而是你有多好的準備。問問自己:「有沒有積極地為自己創造有利的條件,整裝待發?」而不是天天敲老闆門,告訴他新的「發達大計」,這樣跟自暴其短沒有分別,簡直是自取滅亡!

(逢星期二、三、四刊登)

黃毅力

2008年09月10日 星期三 都市日報

沒有留言: